课堂上,老师使用数字黑板和智能教学助手,为学生推送课程资源和互动游戏,课堂教学趣味横生;自习时,同学们登录国家智慧教育平台,丰富的数字资源和应用场景跃然眼前……
作为“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”应用案例重点学校,格尔木市盐湖小学将绿色算力、数字技术加持的智慧学习理念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,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“源头活水”。
5月29日,记者走进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盐湖小学,切身感受数字化技术为这所校园带来的活力。
二年级语文课上,老师讲授《小蝌蚪找妈妈》,播放了一段基于平台资源剪辑成的影像资料,然后融合使用来自平台的部分名师授课片段,向同学们进行生动演示。除了课程资源,平台为每节课列出的学习任务和课后练习,对教师精准把握课堂、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助益良多。
曾几何时,老师用粉笔一行行写下板书,粉末飞扬。后来,老师用投影仪边写边讲,但依旧不够形象立体。现在,一块屏幕就能连接全国千万师生,一台电脑就能实现全区域数据互通,学生学得快,老师教得轻松,教学不再存在鸿沟。
不得不说,在盐湖小学,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已经深深扎根学校教研体系。实践中,学校更是结合自身实际,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研流程。
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不仅仅为教师备课、讲课减少了负担,还能分层设计多样化作业。 学校教务处主任、数学老师胡倩雯举例说:“在执教《三角形的特性》时,通过借鉴平台上不同版本教材、同一课时的教学资源和基础作业题,我们在课前、课中、课后对习题进行了二次设计,既能让学有余力的孩子‘吃饱’,也能让学习有困难的孩子踮踮脚就能摘到‘苹果’。”
课前,教师利用平台发布学习任务单,包括复习旧知、预习新课,根据学生的自主选择和完成情况分为A层、B层和C层。
课中,在突破难点画高时,A层学生要通过学习画出三角形所有的高,B层学生画出任意一条或者两条高,而C层学生尝试着画高。
课后作业中,A层学生要完成学科融合的作业,例如尝试找到不同情境下的地震活命三角区;B层学生自选题目进行挑战;C层学生选择基础性题目去完成。
通过课后作业的反馈和统计,A层学生课后作业正确率99%,大胆尝试了画出家里不同场景的地震活命三角区,并对三角形特性在生活中的运用有浓厚的研究兴趣;B层学生课后作业正确率97%,通过小实验验证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并通过数学小报进行了反馈;C层学生课后作业正确率100%,都能掌握本节课的基础知识,并能通过三角形的稳定性完成实践题。”胡倩雯说。技术赋能下的课堂,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,最终指向的是学生深度学习。
未来,随着数字化教育的发展,学习方式、教学模式的变革将迎来良好机遇,智慧教育将驶入发展快车道……科技力量正在重塑未来教育格局。
学校校长刘春萍坦言:“如今,全省正在加快布局发展绿色算力,相信在教育领域,绿色算力的应用将越来越日常,我们也会继续着眼于‘高质量、高品位、数字化、有特色’的办学方向,团结一心,踔厉奋发,依托‘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’抢占教育的制高点,切实减负、提质、增效,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!”